《哈利·波特》20年了,创造魔法世界的人被网暴了
2021-11-25 02:06:47
  • 0
  • 0
  • 1

作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哈利·波特电影上映20周年了,HBO宣布要制作特别节目《回到霍格沃兹》,但小说作者J.K.罗琳却不在受邀名单上。

J.K.罗琳不仅没有被邀请,她还受到了网络暴力。最近她的家庭住址被曝光,她声称自己受到骚扰和威胁。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发表的跟跨性别群体有关的言论。

谁能想到,20年过去,一手创造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人,被哈利·波特的粉丝网页除名,被曾经的三个小演员所反对,整个魔法世界好像都容不下她了,只有恶魔伏地魔的饰演者为她说话。

2001年年底,电影《哈利·波特》上映,然后立即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购买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版权的大卫·海曼,找到了最合适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然后他们俩又一起选出了赫敏、罗恩与哈利·波特三个小演员。

电影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大卫·海曼说:“选儿童演员的好处就是,你不用跟他们讲解角色,因为他们比我还了解这些角色。”

哈利·波特97年开始出版,被翻译成了77种语言,掀起了难得一见的儿童文学浪潮。无论电影拍得如何,狂热的“哈迷”们都肯定会去观看。

片中斯内普的饰演者艾伦·瑞克曼本来拒绝了这个角色,但他很快又同意了,他在纪录片里说:“我没有选择,我的侄子侄女们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兴奋,他们要求我必须参演。”

同样的剧情发生在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饰演者身上。他抗拒这个角色,拒绝选角导演的邀约半年后,他的孙女严肃地跟他说:“爷爷,如果你不演邓布利多,我就再也不跟你说话了。”

《哈利·波特》一共拍了八部,以至于后来英国演员被开玩笑地分为出演过《哈利·波特》的,和没有出演过的。

电影风靡全球,片中的音乐也被赋予了魔力。“似乎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我们演奏《哈利·波特》的片段,都会令人产生共鸣。”电影音乐创作者如此说道,他曾指挥着一整个交响乐团,录下了极具辨识度的节奏。

《哈利·波特》是2002年1月2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当时我所在的小学组织了学生们一起去电影院观看。

基于以往的观影经验,小朋友们总会在好人取得胜利时、以及电影结束时集体鼓掌,但观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过程,是小学生们全程疯狂鼓掌的过程。

猫头鹰叼来满天的入学通知书,鼓掌,哈利打开自己金灿灿的金库,鼓掌,哈利进入魔法学校后,神奇之物一一登场,掌声就更少停下了。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电影!”排队回学校时,有同学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大声嚷嚷起来。

魔法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新华书店里开始有了《哈利·波特》的书,音像店里有了《哈利·波特》的盗版碟。其实中文简体版的《哈利·波特》2000年9月就已经在大陆出版,但没什么比一场奇幻之旅般的电影更能俘获小城孩子的心了,我们开始成为看《哈利·波特》长大的一代人,开始关注三位主演的成长,以及认识了带着孩子在咖啡馆写出了《哈利·波特》的J.K.罗琳。

作为编剧之一,J.K.罗琳深入参与了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位演员对角色有疑惑,都会去找原作者J.K.罗琳聊聊,谁能比她更懂得剧中人物的心呢?

2016年舞台剧《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上映,大家惊愕地发现赫敏的饰演者是个黑人,对此J.K.罗琳说:我从来没有写过赫敏是白人。

J.K.罗琳在这些年间的形象,一直是一个政治十分正确的知心大姐姐,一个经常为女权群体说话的成功女性。直到她看到一篇文章,《为有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后新冠世界》,她转发评论道:有月经的人?直接叫女人,不行吗?

从此潘多拉的魔盒算是被J.K.罗琳打开了,无论她怎么解释,“歧视跨性别者”、“反LGBT人群”这两顶帽子就是很难摘下来。

哈迷们非常失望,说她背叛了她创造的魔法世界,她不配当哈利·波特的作者。在推特上,无论J.K.罗琳跟谁互动,粉丝们都会去询问那个人对跨性别者的态度,让其表态,甚至劝其跟J.K.罗琳划清界限。渐渐地,《哈利·波特》中的主要演员们,都主动或被动地对此事做了回应。

赫敏的饰演者艾玛·沃特森,穿着跨性别T恤拍了张照:跨性别人群无需他人来定义,他们应该过自己的生活,而不应该总是被质疑或被告知自己不是怎样的人。我希望我的跨性别粉丝知道,我和世界上许多其他人,一直看着你,尊重你,爱着真正的你。

罗恩的扮演者鲁伯特接受采访时说:我可以尊重一个人,但仍然不同意她的话。对于这样的争议,保持沉默其实已经说话了。跨性别者是一个有价值的群体,我们需要维护。

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一直是三人中最不愿意表露不满情绪的一个。在对J.K.罗琳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他也表态道:变性女人就是女人,任何不同的说法都抹杀了她们的身份和尊严。很多变性者都会遭受性别歧视,我们要支持他们,而不是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除他们三人之外,金妮、卢娜的扮演者,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主演小雀斑等等人,都公开力挺跨性别群体,对他们或她们深情表白。

作为哈利·波特的创造者,J.K.罗琳成了被排除在外的边缘人物。

J.K.罗琳无数次试过解释,她的主要观点是,她不歧视跨性别群体,爱跨性别群体,但如今对跨性别认定程序的简化,造成了对女性空间的挤压,“如果你向这种’跨性别者’打开了女更衣室、女洗手间的大门,你相当于对所有人打开了大门”。

J.K.罗琳指的是2019年英国对跨性别政策的调整,这种政策将简化跨性别的身份认证程序,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做变性手术的人,只要认定自己是异性,依然可以被认为是异性。

但舆论不为所动,讨伐J.K.罗琳的运动愈演愈烈。J.K.罗琳所在的文学经纪公司的四位作家宣布解约,理由是该公司没有发表支持跨性别权利的公开声明,他们说:“文学经济公司根本就是围绕J.K.罗琳建立的,怎么可能给跨性别作者平等的竞争环境!”

只有伏地魔的扮演者拉尔夫·费因为J.K.罗琳说话:我无法理解针对她的刻薄言论,人们遇到与自己不同观点时,他们的仇恨和暴力言语让人感到很不安。

2016年AT&T想用8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时,《哈利·波特》在其中的估值就高达250亿美元,远超《蝙蝠侠》等影视IP。

全球书籍销量5亿册,全球票房超过80亿美元,新的游戏还在开发,新建成的环球影城里仍有霍格沃兹魔法学校,这一切都是从J.K.罗琳被十几家出版社拒绝开始的。

20年间,围绕原作,哈利·波特生长出了数不清的产品,各个国家也都有了拥有本地特色的哈迷群体。

《哈利·波特》是少有的将主人公从小孩一直写到结婚生子的故事,颠覆了童书不应超过6万字的规律。在英国哈利·波特甚至掀起了全民读书的热潮。饰演罗恩的演员因其角色与性格,曾被戏称为全世界唯一不读《哈利·波特》的孩子。据英国媒体的调查与统计,因为哈利·波特,英国的童书销量增加了一倍,哈利·波特现象促成了一种书籍阅读与分享的热潮,使得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哈利·波特》之后,《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也曾在三四年的时间内主导了图书排行榜,但都不像《哈利·波特》一般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哈利·波特是儿童读物,也是成年人小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哈利·波特代表了全新而未知的世界,在剧情连载的那些年,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每个小孩子都想收到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只是没人想到,在20年后,入学的第一关竟是表态——你是否支持跨性别群体?是否旗帜鲜明地反对作者J.K.罗琳?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