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如何做投资的:先给两个亿订单 一年送上市;王新潮: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半导体产业思考
2020-05-05 09:12:17
  • 0
  • 0
  • 0

来源:集微网

1.装备材料基金入股翱捷科技,万业企业持续战略转型布局

2.1985:中国芯奇点

3.华为是如何做投资的:先给两个亿订单 一年送上市

4.王新潮: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半导体产业思考

1.装备材料基金入股翱捷科技,万业企业持续战略转型布局

2020年4月30日,翱捷科技(ASR)正式宣布完成股改前最后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吸纳了国内外多家知名投资方参与,目前资金已全部到账,ASR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从企查查股权穿透图可见,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对ASR的投资入股,最新持股比例为1.9%。

ASR是专注于移动智能通讯终端SoC、物联网、卫星导航及其他消费类电子芯片平台型公司,公司具备完整、强大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和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ASR是国内又一大型跨境项目,在蜂窝基带、WiFi、蓝牙等各个赛道均拥有深厚的积累以及良好的市场机遇,是推动我国物联网连接技术发展的关键上游力量,未来有望成为国内具备顶尖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至于上市公司万业企业为何通过产业基金加入翱捷科技,相信是其快速完善在集成电路产业的转型布局考虑。

2.1985:中国芯奇点

编者按:本文作者陈伊凡,首发于底层设计师(微信号:Bottom-upDesigner),集微网经授权转载。

作为市值近800亿上市公司产业生态体系的主要建构者之一,高峰看上去非常放松。

那是1月中旬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与这位投资人一起在上海的一处办公楼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级(无线电系现为电子工程系,85级同学自称“EE85”。事先约的酒店大堂太吵,刚好附近有一个他所在基金投资的公司。

他身后是繁茂的发财树、半面墙专利牌以及各种荣誉证照。当时的中国半导体上市板块正持续上涨,即将集体创下历史性的新高。

即使在不久之前,在美国的科技封杀之下,一些中国的龙头科技公司曾一度处于灾难的边缘。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并没有就像玻璃那样的脆弱。产业版图明显在重构,高峰的心情仍然快乐。

“半导体更是这样,迟早是中国的天下。”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大,人才比较多,中国的技术产业也亟待提升。这是他离开全球最著名的半导体企业,回到中国的重要理由之一。

从特许半导体、台积电到华虹NEC,在高峰之前的职业经历覆盖了半导体生产的关键链条。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2017年干脆邀请高峰加入石溪资本,打造兆易创新的产业链生态,石溪资本正是兆易创新出资建立的基金。

就在高峰刚刚考进清华的1985年,摩尔定律已发布20年,在1平方厘米的硅片可以集成3500万个晶体管,半导体产业已发展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那时,英特尔推出全新一代微处理器80386,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AMD)开始涉足CPU领域,硅谷风投鼎盛。

但此时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刚刚起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成立仅5年,落后国外产业领先水平几十年。彼时,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专业,迎来了赵伟国、虞仁荣、舒清明、赵立新、任志军、赵立东、冯晨晖、高峰、刘卫东、吕煌、郁群慧等一批新生。

如今35年过去了,上面这些名字以及他们的同学校友们,在过去几年撑起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浩大而变幻莫测的产业浪潮中,很难定义一群人推动某个产业发展的作用,更不要说面对的是世界级巨头林立、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中国半导体产业。

当我们试图追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30年发展轨迹时发现,在1985年曾经出现过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奇点。

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去十几年的突飞猛进中,至少半数公司的核心高管与团队成员都毕业自清华大学。这其中,来自EE85的,又是清华半导体人才主要培养院系至今,毕业生从事该行业人数最多的一届。

韦尔半导体(603501)、兆易创新(603986)、格科微电子、燧原科技、新恒汇等一批半导体各链条上的企业从他们手中诞生。

这一群人所参与创立的半导体公司有的已上市,总市值超过3700亿人民币,占据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20%以上。

在中国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前20名中,他们就占据了5席,领域覆盖半导体产业链中的IC设计、制造、封装、终端设备等。

总的来说,1985年是个微妙的年份,对于当初选择半导体方向的一部分同学,在当时似乎也是一个赌注,要知道在他们1990年毕业的时候,几乎所有半导体方向毕业的人,都无法在国内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此后的35年时间中,这一代人几乎经历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他们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所经历的故事,是中国半导体发展鲜活的浓缩史。

在距离“奇点1985”35年之后,尽管中国的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仍没有改变高端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实。在中国芯片急需要突破之际,回味这段历史寻找他们奋斗的足迹,有着特殊的意义。

典型曲线

1990年,对于高峰和选择其中半导体方向的同学们而言,机会显然在国外:他们所学习的专业是全球产业的热门。

彼时,日本半导体如日中天,全球半数半导体产品已经由日本企业制造,为了保持主导权,美国开始扶持韩国企业与之对抗,半导体产业全球博弈正酣,全球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启。

赵立东就趁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二年的政策东风,去到美国留学。如今,他已经回国并走到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尖峰。

赵立东创办的燧原科技成立不到两年,就推出了AI训练芯片“邃思DTU”。这款产品是继谷歌和英伟达之后,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高端训练芯片。

坐在记者对面的赵立东,头发梳得一丝不乱,Polo衫的领子熨得平整,说话会习惯性带着英文。用他的话说,刚去美国时,硅谷叫“Silicon Valley”,2000年之后,硅谷半导体的热潮褪去,互联网一片热火朝天,就改口成了“ Software Valley”。

从1994年扎根硅谷到2007年参与创立AMD中国研发中心,赵立东也想不到自己会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捆绑得如此紧密。邃思DTU的横空出世,是中国半导体跃进的一个体现。

“我们毕业时,国内半导体行业跟国外水平相比差得太远。”即使是赵立东回国创立AMD中国研发中心的2007年,国内情况还是如此。但如赵立东所说,今天的产业繁荣是多个因素叠加造就的。

“好比你是个厨师,但是手里什么都没有,还是做不出一桌很好的宴席,一样的道理。”赵立东说多年知识的积累,人才的积累,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以在全球半导体发展史上地位独特AMD为例,其在收购ATI后,成为世界上唯一兼具X86CPU和GPU技术的公司。AMD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从之初不到200人,发展成为5年后的2000多人。在这个国际大厂,培养和成长了大量本土集成电路人才,他们参与设计,验证和量产了尖端的GPU和CPU芯片,在实践中学习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流程。

“AMD现象”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积累的一个缩影。

这里,有建制完整的团队,有先进的流程管理、有实战经验,做的都是高端的芯片。行业长期发展积累,衍生出来新的红利,燧原科技并非唯一受益的公司,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在最近十年实现了快速发展。

其实,赵立东更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前紫光集团副总裁。有意思的是,他选定和记者见面的地点是在清华东门外的紫光咖啡厅。

从这里往南是启迪科技大楼,向北正是紫光大厦,后者也在和清华大学千丝万缕的关联中,见证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发展到跃进的轨迹。

紫光的冲刺

2014年9月24日,半导体产业发生两件大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在这天宣布,向紫光旗下的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投资约15亿美元。

彼时,董事长赵伟国已为紫光集团确定了世界级芯片巨头的目标,并购是他眼中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2015年在北京亦庄的一场研讨会上,赵伟国的演讲冲击了很多人。他说:“资本投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

赵伟国用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探索中国集成电路发展之路:有条件就自己搞研发,没条件就从海外并购。而紫光集团并购的对象,无一例外是来自于芯片行业产业链最有实力的企业。

成功并购后的整合也是问题。此前,英特尔注资的控股公司,其背后的通信基带芯片企业展讯和锐迪科,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锐迪科担心被展讯“吃掉”,一时人心动荡。而负责重建锐迪科管理层与核心技术团队的任务,落在了赵伟国的老乡,同时也是大学同学的任志军身上。

生于新疆库尔勒的任志军,清瘦、高挑,颇有学者气质,同学们都亲切地喊他“阿任”。就是在那时,任志军接到了郁郁不得志的赵立东从大洋彼岸打来的电话。原本计划将AMD一条产品线移到北京的赵立东,却遭到美国同事的掣肘。

“你赶紧回来,机会有的是。”阿任把老同学赵立东“喊”了回来。2014年12月,和赵伟国见面后,赵立东正式到紫光上班,3个月后被任命为锐迪科总经理。赵立东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重新梳理了锐迪科的产品,在对锐迪科管理层进行重建后,锐迪科基本走出低谷。2017年3月,赵立东升任紫光集团副总裁。

然而,在如竞争激烈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成功并非易事。半导体行业高度细分,全球化分工也非常细致,本来这是一个最好的产业链链条,但随着近期美国不断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施加封锁线,使得这个行业有脱钩的风险。

“刚毕业时,技术都在海外,那时做高端芯片是空谈。但这么多年,政府、产业界的投资,跨国公司或本国企业都在培养人才,加上国际形势对自主可控的倒逼,这是最好的时间点。”赵立东眼中的半导体发展黄金时期,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同样,任志军眼中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基金来点了一把火,赵伟国来了又点了一把火,有几株火烧得特别旺,终于有了燎原之势。”如今最新的扶持半导体大基金,也正在进二期的投资中。

如今,紫光完成了“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链布局。芯片部分以长江存储、紫光展锐、紫光国微为主力,网络部分以新华三及紫光股份为核心。

紫光在芯片领域的发力以及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崛起,让诸多人看到了创业的机会。赵立东就乘势加入了AI芯片创业潮,“高端训练芯片是一个垄断市场,正是中国所需要的。”

因手机而赢

赵立东决定创业时,任志军也决定从头开始做一家公司。而他创业的最大一笔投资来自同学老虞——韦尔半导体创始人虞仁荣。

同学们眼中的老虞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前天打了通宵麻将,转天去参加全校大一数学竞赛还能拿一等奖。虞仁荣也属于同学眼中比较有钱的人,其实是他会把海淀的卷子拿到保定去兜售“挣小钱”。如今成为韦尔半导体掌舵人的虞仁荣,大部分时间都在拜访客户,因为“客户是商业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环。”

2017年国内半导体公司密集上市,坐落在上海张江的韦尔半导体便是其中之一,如今那里汇聚了长三角最重要的一批创新力量。

采访那天,虞仁荣有别的安排,因此采访任务交给了同在韦尔多年的同学韩杰。采访结束后,韩杰带着记者去办公室拜访虞仁荣。从他的办公室往外望去,川杨河和西沟港交汇,沿着张衡路走1.4公里是创新河。

这位登上202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的上市公司创始人,看起来平易近人,穿着黑色的羽绒马甲和格子衬衫,带着无框眼镜,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他说话语速不快,却让人猜不到他下一句会说什么,他强调客户和市场的重要性,他说半导体产业不断变化,永远在变,这是这个行业最有趣的一点。

2018年8月,韦尔豪掷130亿元并购CIS领域全球前三的企业北京豪威,与世界级一线品牌厂商搭上了线。在终端设备中,CIS相当于半导体里的“眼睛”,摄像头、虹膜识别、人脸识别都有应用。其在下游应用领域中手机市场占比最大,在安防和汽车领域的图像传感器市场市占率第一。

并购豪威,韦尔拓宽了在安防和汽车领域的市场范围,豪威的产品被带到韦尔的客户中,韦尔也通过豪威与世界级一线品牌厂商搭上了线。

但相比紫光并购的发展路径,分销起家的虞仁荣,此前更多走的是市场倒推产品的道路:市场需要什么,反过来设计产品。2003年后,中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轮飞速发展,虞仁荣看到了这汹涌而来的趋势。2004年公司成立之前,虞仁荣并没有打算先做产品,而是通过签代理线切入手机市场。

彼时,德信无线和中兴通讯的一批人出来做IDH(Independent Design House)。IDH是上游IC原厂与下游整机企业之间的桥梁。IDH比IC设计厂商更加靠近市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韩杰回忆,当年成立的那批IDH方案设计公司,龙旗、闻泰,对韦尔成立的影响很大。

虞仁荣打算做手机时,决定放弃之前的所有生意,当时韦尔的上海公司还有一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砍掉的时候大家都不太理解,那时,手机都是国外品牌,大家看不到国内品牌的成长希望。

但与虞仁荣观点不谋而合的还有老同学赵立新——格科微电子创始人,“半导体公司,手机赢了就都赢了,手机输了就都输了。”

2003年,赵立新从美国回国创立格科。而此前一年,宁波波导年销量达678.55万台,跻身手机市场2002年销量前三甲,市场份额达10.4%。

回国之前的赵立新,曾在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做了三年制造,又到美国ESS公司做了一年CIS设计,随后进入UT斯达康,丰富了制造和设计经验。在2003年赵立新回国创立格科之前,宁波波导2002年的销量已达678.55万台,跻身手机市场2002年销量前三甲,市场份额达10.4%。

但在彼时的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中,摄像头还是无人问津的领域。尽管市场空间很大,中国却没有能做设计的公司。赵立新便选择从从摄像头传感器做起……底层设计师

3.华为是如何做投资的:先给两个亿订单 一年送上市

投中网 | 陶辉东

  2020年华为将继续“买买买”的节奏。

  2020年4月,华为投资的芯片公司思瑞浦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这是华为2019年4月设立子公司哈勃科技作为国内投资平台之后,投出的首个进入IPO阶段的项目。

  巧合的是,此时距离哈勃科技正好过去一周年。仅用一年时间即收获IPO项目,以VC的标准而论哈勃科技的表现堪称完美。更值得推崇的是,华为在投资之外,还对思瑞浦的产品、技术和业务起到了巨大的帮扶作用,这是任何VC都学不来的。可以说,思瑞浦能够迅速实现科创板上市,华为居功甚伟。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哈勃科技起步资金为7亿元。在2019年华为一口气投资了7家公司。2020年1月,华为继续追加对哈勃科技的出资至14亿元。此后华为已经又投出两个项目。可以想见,2020年华为将继续“买买买”的节奏。

“断供”事件之后,搭上华为快车

  “华为过去其实不太理国内公司,但是中兴出事之后,华为的态度明显改变,我们有的企业,华为不仅给订单、给资金,还直接派技术团队过来指导。”一位基金合伙人告诉投中网。

  梳理时间线,很容易看出思瑞浦正是搭上了华为这一转变的“快车”。

  招股书显示,一家神秘的“客户A”2019年为思瑞浦贡献了1.7亿元的销售额,占后者总营收的57.13%。

  招股书显示,客户A从2018年开始向思瑞浦采购,2019年开始放量,采购的产品主要是信号链模拟芯片,这是5G基站的关键部件。

 客户A的具体名字虽没有披露,但确认是思瑞浦的关联方。翻阅思瑞浦的关联企业名单,惟华为可能有如此大笔的采购。

  综合招股书信息,思瑞浦与客户A的合作过程如下:

  ·2016年,思瑞浦与客户A建立合作关系,着手为其开发多种高难度的模拟芯片。

  ·2017年底,经过客户A质量部、采购部等多部门的现场稽核,思瑞浦获得客户A合格供应商认证。

  ·2018年底,因思瑞浦的产品综合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获得认可,客户A开始采购。

  ·2019年度,随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客户A向思瑞浦的采购开始放量,成为第一大客户。

  可资对比的是,正是在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华为开始推动供应链国产替代,扶持国内小供应商。

一朝起飞:从净亏800万到净利7000万

  如果客户A的确是华为,那么对思瑞浦来说,得到华为的支持就像装上了火箭引擎一样,瞬间起飞。

  思瑞浦的主打产品是信号链模拟芯片,功能是完成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化。招股书称,思瑞浦在2017-2019年为通讯行业客户量产超过1亿颗芯片,并成功进入中国通信设备龙头企业的供应链,突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简单理解,思瑞浦的芯片产品提升5G基站国产化程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思瑞浦在创业之初发展非常困难。思瑞浦成立于2012年,其创始团队基本由海归技术人才组成,董事长ZHIXU ZHOU曾就任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另一名董事HINGWONG则有IBM芯片开发的经历。

  思瑞浦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华芯创投,是著名国际VC机构华登国际在中国的基金。在2012年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成立之前,在中国较为系统投资半导体领域的机构不超过5个,华登国际是其中之一。根据创业邦的一条报道,在得到华登国际投资之前,因为市场表现太差,思瑞浦已经陷入生死危机,团队四散。

  实际上,直到华为介入之前,思瑞浦的产品销量和利润一直都起不来,处在亏一年赚一年的境地。2016年思瑞浦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收入3056.53万元,净利润仅18万元。到2018年,创业六年的思瑞浦收入1.14亿元,净利润为-882万元。

  但在2019年,神秘客户A的订单让思瑞浦直接上了一个台阶。收入增长167%达到3.04亿元,净利润则达到7098万元,弥补了创业以来的所有亏损,扫清了上市之路。

  当然,这也让华为的投资有非常丰厚的回报前景。

  2019年7月,哈勃投资以7200万元认购了思瑞浦增发的224.1147万股股份,增资单价为32.13元/股。思瑞浦投后估值9亿元。

  按招股书,思瑞浦计划在科创板发行不低于2,000万股,拟募集资金8.5亿元。由此观之,按预期的发行价,思瑞浦市值可达40亿元以上,华为的投资回报可达数倍。考虑到背靠华为销售增长的确定性,还有华为的概念效应,思瑞浦的市值上不封顶。

华为的投资逻辑:收益只是顺带 目的是生存

  一位前华为投资部员工告诉投中网,据他了解,哈勃科技目前仍无独立投资团队,而仅仅是一个出资平台。哈勃科技董事长白熠是华为企业发展部负责人,该部负责华为投资并购活动的具体实施,但投什么企业、赛道,一般而言来自具体业务部门和集团管理层的决策。

  由此看来,哈勃科技的投资活动,虽然有相当不错的获利前景,但出发点是较为纯粹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色彩非常弱。

  哈勃科技已经投资的9家企业全部位于半导体领域,眼光聚焦、战略目的明确:就是要解决华为供应链的国产替代问题。这对华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过去华为是几乎不投资供应链企业的,任正非多次说过华为不养“儿媳妇”,因为养了“儿媳妇”就不能“见异思迁”,而华为只有随时“见异思迁”,选择最好的供应商,才能保证做出最好的产品。但在“断供”的威胁下,在国内扶植供应链是华为必须做的现实选择。

  截至目前,哈勃科技投资列表如下:

 从这份列表来看,哈勃投资的企业轮次偏早,都是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潜质。

  本次申报科创板的思瑞浦,是少数实现通信系统模拟芯片技术突破的本土企业之一,是国内信号链芯片的龙头老大。

  再比如最近投资的新港海岸,以企业级高速光通信及时钟芯片和高清显示相关芯片为主要产品,拥有国际领先的自有专利技术。

  3月份与愉悦资本等VC同一轮投资的鲲游光电,是目前市场上少数可以设计并生产全息光栅光波导的公司。

  作为产业下游最大的系统商,华为基于市场需求的投资布局,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拉动作用无可替代。投中网

4.王新潮: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半导体产业思考

王新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过得并不轻松,尽管有5G和AI的加持,但因受全球环境和贸易战的影响,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2%。2020年是5G建设的大年,原本期待全球半导体产业有8%的反弹。然而才刚开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从国内到国外,全民居家隔离,服务业停顿,交通运输停止,工厂停工停产,依次蔓延,至今也无法预测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现如今,产业分析师对今年全球IC市场的预测为同比下降4%。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本文想谈一谈我国半导体产业针对目前出现的严峻形势的应对思考。

近两三年来,随着我国在全球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崛起,以美国新一届政府为首的去国际化潮流甚嚣尘上,不断增加关税壁垒,大打贸易战,鼓吹制造业回归美国。

针对中国崛起而形成的对美国国际地位的威胁,美国开始采取反制行动,其中半导体和先进制造业首当其冲。从中兴、华为开始,美国政府对中国公司的制裁,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在不断扩大。同时美国也在设备出口,技术转移,跨国并购,科研交流,留学生交换等方面,对中国严加限制,甚至还在不断推出新的法令法规,进一步收紧政策。美国政府明确指出,他们要在以5G为首的高科技领域,阻止中国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从而防止中国超过美国。

自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当疫情在中国爆发之后,热点逐步向美国,欧洲等国转移。西方国家准备不足,行动迟缓,政府在应对中措手不及,捉襟见肘。为了转移疫情防治不作为方面的压力,全球化供应链被仔细审视,不断有声音质疑供应链全球化取得的成效。同时我国作为新冠病毒最早爆发的国家,也被西方国家不断质疑,进一步增加了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对我国的敌对态度。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行业,全球的半导体顶尖供应链和客户主要都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手中,中国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仅处在具备竞争性的初始阶段。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探讨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为了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突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打压,形成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坚持开放 合作共赢

作为人类高科技制造业的最前沿,半导体产业链全球化最明显。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和非洲具有巨大的市场;中国,美国和欧洲掌握着产品和系统的开发;欧美公司在芯片设计占据着主导;台湾公司在芯片的生产制造环节全球领先;日韩公司掌握着材料、设备和一些零组件研发和生产的绝对领先优势;最尖端的关键设备则牢牢掌握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公司手里。

半导体产业代表着人类高科技制造技术的精华。中国脱离不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在美国对我国专注打压的情况下,我们要维持好与欧洲,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关系,就能够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性。欧洲有全球15大半导体公司中的两家:英飞凌和恩智普,他们在汽车和工业半导体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和很深的积累;欧洲同时还有强大的设备供应商,包括全球唯一的最高端光刻机制造厂商。日本和韩国,拥有强大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同时在某些半导体领域,诸如存储、显示、CIS等方面占据世界前沿地位,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我国台湾地区则在强大的半导体制造业的带动下,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封测到测试设备、零部件,也都有不输他人的实力。

保持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同时加上我们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应对美国的打击。

2. 不断投入 创新发展

半导体产业需要长期的积累,其中制造业更需要高强度持续不断的投入,装备和材料等全产业链也需要协调发展。发展我国自身的半导体产业,我们不仅仅要整个行业所有企业共同努力奋斗,更需要举国之力的支持,补齐短板,创新发展,才能取得成功。

首先,在政策上:需要有长期的非常精准的扶植政策和强有力的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同时,政策扶植需要有连续性和完整性。政策的制定要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不能一味追求短期成效和回报。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这几年热度很高,但也要防止过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一哄而上。产业发展过热会形成恶性竞争,使有利资源过于分散,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无法形成高效的增长。各地发展半导体产业应当有差异化,而不是盲目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造成无序竞争,搅乱市场。

其次,在资金方面:与诸如互联网等高科技应用相比,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很多方面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十分弱小,无法通过自身和市场化的资本满足需要。目前我们有了国家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带动了地方和民间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但是还需要国家层面为半导体产业提供更宽松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有力的财政扶持。这方面的一个先例就是:韩国挤进国际半导体产业链前端,靠的就是坚持不动摇的逆周期投资。同样,让我国的半导体龙头企业和有特色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具有竞争性的资金支持,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另外,在人才方面:高科技行业的发展需要顶尖的人才,半导体产业也不例外。半导体企业发展的道路路阻且长,我们需要大量的优秀的人才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来。尽管我国半导体行业里面有很多具有产业情结,国家情怀的企业家们,推动着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但是我们不能只依靠这些人才的牺牲精神。我们需要更有吸引力的半导体人才政策,与好的产业发展和资金政策相配合,从而不断吸引全球人才投入到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来作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先进技术。

3. 抓住机遇 抢占领先

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我国封测行业距世界领先水平最为接近。为了实现在这一领域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我们需要国内的领先的终端客户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国内以封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一批企业,发展领先的半导体封测技术,抢占领域前沿。

我国半导体封测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要有大局精神,通力合作,互相扶持,建立完整高效,有竞争力的国内产业链,防止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打压。另外东南亚地区封测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现如今在新冠疫情之下,东南亚各国都采取隔离停工等措施。国内封测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拓展客户,开发产品,吸引人才,加快我国封测技术的赶超发展。

继往开来 未来可期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半导体产业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与全球产业链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确保安全,更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奋发图强,创新发展,尽早在尽可能多的产业环节上建立领先优势,达到一流水平,才能不轻易受制于人。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惊人发展,高铁、基建、航空航天等方面,都屹立在世界的最前沿。我们完全相信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最终也能成为全球领先,并为人类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