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变革民生——2020商业主题论坛
2020-06-05 09:21:41
  • 0
  • 0
  • 0

来源:哈佛中国论坛

北京时间2020年5月6日晚8:30,主题为“深化共识,同舟共济”的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暨首届线上论坛盛大开幕。自本届哈佛中国论坛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取消原定于4月10-12日在哈佛大学的现场会议以来,经组委会与合作伙伴们的聚力合作,本届哈佛中国论坛已举办的开幕商业主题论坛、创投主题论坛、国际化主题论坛、医疗主题论坛与金融主题论坛群贤毕至,盛况空前,在百度、凤凰、新浪财经等直播平台点击量已破千万人次。下面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届哈佛中国论坛云峰会的开幕论坛——

商业主题论坛

本次商业论坛出席的演讲嘉宾有: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生,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先生,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先生,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博士、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董事刘畅女士,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中国史教授宋怡明教授。商业论坛由宋怡明教授主持。在哈佛中国论坛的主席之一张康融为观众与嘉宾致词并介绍哈佛中国论坛后,几位嘉宾就当下新冠疫情下的商业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讨论。以下为精编内容:

精选视频回顾

https://v.qq.com/x/page/q0976kq7rux.html

陈东升

企业家的担当与疫情的启示:健康将成为趋势

我们今天跟我坐在这里的有物美的张文中董事长,有我们亚信的田溯宁董事长。我们刚刚去湖北武汉做了一个复工复产的访问,我们还在泰康商学院隔离,明天隔离七天就可以自由了。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这次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这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家国情怀,有担当,民营企业家反应极快,极迅速,特别在早期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病毒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在早期的防护物资的组织和支援支持上,和后期的全球疫情物资支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这次的民营企业家极尽担当。

这一次新冠肺炎的病毒是在我的家乡武汉发生的。我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的人寿保险和大健康这样一个集团的董事长,参与了整个抗击疫情的过程。同时我也作为武汉大学校友总会的执行会长、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的会长、湖北楚商联合会的会长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理事长,是五重身份共同参与这场抗击疫情的活动。最开始我们捐钱捐物,还有捐保险,接着我们和这些组织在全球组织防护物资,通过北美校友会、欧洲校友会、韩国、日本校友会来组织各种物资,迅速的搭建全球的供应链和采购链条,把防护物资运到中国,运到武汉,极大的支持了武汉的疫情抗击活动。民营企业家的担当,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

第二件事情是,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一次大流行病传播,一方面,这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对于全球流行病的防治,目前并没有全球的治理结构共同对付,所以实际上这也是人类应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和挑战。

新冠疫情还带来了两个变化。新冠病毒改变了世界,我认为也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企业。第一,改变的核心在于整个社会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和数据化。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远程的视频的会议形式,会成为一个长久的方式保留下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泰康保险拥抱科技,推动一场效率的革命。特别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对互联网的运用,加速对互联网的拥抱和运用的结果,会带来产业互联网速度的加快,带来整个传统企业在产业互联网过程中组织的变革,流程的变革,销售方式、销售形式包括培训形式的变革,会大大的促进社会的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变化。

第二个变化不用说,这一次的大疫情,让大家认识到家庭的幸福,身体的健康比黄金还重要,所以我说健康未来会成为一个趋势。所以泰康保险集团作为一个大健康生态体系,我们这次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的医院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养老社区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健康生态体系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健康保险发挥了作用,所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季度泰康在线互联网保险,健康险增长了200%。同时,中国最大的连锁口腔集团——泰康拜博集团,在全国有200多家医院和诊所,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后,我们有两个月没有一分收入,我们整个口腔集团亏损了2个亿,所以在疫情中,泰康的保险业务得到了发展,但实体医疗受到了重创,虽然我们在非典时期得到了经验教训,但这一次仍然没有逃过这场大灾难。我相信,通过非典、通过新冠病毒,整个人类都会聪明起来。实际上,从非典到新冠病毒,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流行病,如埃博拉、禽流感,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未来,对健康、对科技的拥抱,会深刻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经营方式。

俞敏洪

在线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超级革命

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革命。我讲几点:第一点就是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夜之间所有的学生要在线上课。在新东方,大年初一就有一批学生开始要学习,到了大年初五,大概同一天要150万学生学习。我们当时面临的就是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告诉家长我们没法开课,所以把钱退回去或者往后顺延。第二个告诉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转到线上。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所有的老师,因为新东方老师分两批,一批是地面的,一批是在线的。在线的老师其实在新东方是少数,就几百人,地面老师我们有四万人,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转到在线的话,我们就需要四万老师在三四天的时间之内,在没有办法当面培训的情况下,和很多老师已经回到了山区和农村过年,和一些老师直播设备,电脑都没带回去的情况下,我们要在四五天内保证他们配齐这些设备并培训训练老师在线上课的技巧。

我们还面临第三个问题。在线的平台,新东方的量非常大,一天有150万学生要上课,还要跟学生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其他任何一家平台,几乎没法支撑新东方这种体量的上课体系。新东方自己有一个线上平台,当时我们一天最多只能支撑5万人左右上课,所以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要将平台承载量从5万人上升为100多万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我们最后还是扛了下来,而且只有1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退了平台——总体而言,我们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在培训机构中,新东方的应对最成功。但是我想讲的,其实是这个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一夜之间,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到学生,突然开始了在线的上课系统;第二个紧接着就是出现了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体会不到线上上课的好处到体会到了线上上课的好处,当然也体会到了它的坏处,最后到家长从不得不接受到开始接受的过程。所以中国一亿多的中小学生加上公立学校加上培训机构的几百万的老师,实际上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在线教育的革命。

后续有两大深刻的影响会出现:第一:技术对教育的渗透以及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变成了一个常规状态、正常状态。也就是说,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以至于最后二者密不可分。这对未来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从开始以走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线下和线上双重平台和双重核心。我认为线上教育不会消灭线下教育,病毒过去以后,大家还会回到地面教学。地面也不可能消灭线上。这在教育领域中,可以说是一场超级革命。而且这个超级革命,一次性渗透到了中国的农村和山区,是一个深刻的变革。

第二,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看到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出现,包括教育平台、教育直播平台,比如新东方云教室、钉钉就变成了教育直播平台,但未来一定会出现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之上体量的教育的内容公司,教育的平台公司,纯粹的教育在线直播公司、教育技术公司出现,紧接着也会催生资本领域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这个投资会产生一个效应,即未来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概念,极有可能会在中国各个产业领域中变成一个领先的概念,不管是人工智能、AR技术、VR技术,甚至区块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记录,都有可能在教育领域得到提前实施。

除此之外,所有的教育模式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以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直接导致未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地面和在线、完整时间和零碎时间、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完成、老师通过数据和AI对学生作业的检索,以及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会完整地融为一体。我估计这个现象在大学生教育中发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间发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综合以上,我得出一个结论:疫情之后,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变化最大的、产生革命性的,并且还会催生最新商业模式的领域,可能就是教育领域。所以教育领域未来可期,而且教育领域最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在中国。大家认为因为疫情,全球化可能会受到影响,我的结论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已经没有了国界和边界,通过互联网、通过在线,以及教育领域本身在世界大部分先进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未来中国和世界教育领域的交流,我觉得不会有太大变化,甚至有可能增加。当然针对不同国家要区别开来看,比如美中关系的好坏,可能会部分决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的多少。但是我觉得也不会有革命性的改变,因为人们追求知识、追求全球化眼光、追求世界融为一体的眼光和格局,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对教育的未来持有相对比较乐观的信心。

张文中

面对生命,唯有良心:刚需供给不断

我今天想讲三点。第一,生鲜食品零售/服务,的确是社会的刚需。过去几个月我们经历了严峻的挑战。这次疫情用四个字来描述非常准确——“突如其来”。1月21日,商务部钟山部长来我们物美视察时,非常关心消杀用品、关心口罩。

封城之后,物美作为零售企业,在全国有1800家商场,遍及近百个城市,马上就面临口罩及消杀用品的断档、脱销。我们迅速组织货源,包括从国外进口。比如在北京,在最初的一个月,一共保证供应了1800多万只口罩,使北京成为一个口罩不断供的城市。

接下来,由于疫情的发展,老百姓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年初三出现了抢购现象。当时的供应链又不畅通,所以出现了蔬菜、肉等生活必需品紧缺。员工的压力也很大,有些员工不敢来上班。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面对生命、唯有良心”。最近我也注意到,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让超市在这个时候关门,都希望它能够继续保障供应。

第二,数字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各大城市,由于社区管理,居民不能出门采购。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方法就是线上下单,然后由这些连锁企业把订单送到社区门口,老百姓再到这个地方来取。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结合,确实保证了在紧急状态下,老百姓的生活有基本保证。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期间,线上销售大幅度跳起,不光是中国,当然我们稍微领先了一步。

第三,作为一线服务大众的企业,自身的防护非常重要。尽管很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比如物美在北京一共有5万多名员工,疫情期间,大家都勇敢面对,战斗在一线。我们能真正做到了零感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度重视。我们前后一共做了11版保护手册,同时很好的贯彻,使我们的员工能够既为老百姓服务,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这个经验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欧洲、美国和亚洲的零售商和我们开了三四场专门会议,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的体会就是,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田溯宁

开创5G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观念。第一,疫情中,我们都感觉到了通讯的重要性。亚信在这期间也非常忙碌,因为在整个疫情过程中,中国平均通讯量激增,比如北京是日常的3倍左右,有些城市甚至达到了5倍骨干网的扩容。疫情之前大家还争论要不要投资5G,投资是不是过热了?但是疫情爆发之后,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正在投资建设数字新基建,建成全球最大的一张5G网络。

目前,中国有三个运营商,可能还有候补运营商,广电以及国家电网等,但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因为通讯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离开的基础设施。最近我一直在呼吁一个新的名词叫“Open 5G”。就像60年前IBM曾经也说过,全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主机,可能有十几台IBM就够了。那么如果5G开放,今天的中国可能有三个运营商就够了。IT界过去60年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就是每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甚至每一个人的桌面都有自己的计算机。我希望通过“Open 5G”,当大家对通讯养成依赖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监管的放松,能有非常多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为什么泰康不能有一张自己的5G网络?因为今天我们的网络速率还无法控制,只能由运营商来提供。我们的手机可以定义我们的内存、计算能力,那通讯这样关键的东西我们也应该能自己掌握。我认为,也许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拥有一张自己的通信网络。

随着全世界对通讯的依赖,计算和存储成本在不断下降,通讯能力和通讯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短板。所以,我认为“Open 5G”将是一个未来趋势。虽然会有很多阻力,但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呼吁、努力,比如我希望包括哈佛的学生,哈佛的最好的工程师包括教授,我们一起能够创造让人人都有一张自己的通讯网络,创造人人有计算能力的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关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越来越重要,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如果用人类历史来类比,我觉得人类最重要的文明进步是地理大发现。我们征服了海洋,发现了新大陆,获知了非常多的新物种。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如今,我们正面临一个数据大发现的时代,我们今天所看到、所理解的数据还非常浅,就像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理解的世界就是中国、就是欧洲一样。随着5G的到来,数据将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新类型。

举例来讲,5G这张网络和过去不一样,它有可能是一种感知网络,能知道温度,3G、4G网络是提供不了这样的信息的。我们设想一下,当这张网能够感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温度,那很多疾病都可以预测。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数据认识、理解、发现的时代,数据的所有权,数据的伦理,数据的安全,数据这种生产资料怎么被获取、传输、加工,然后再被应用,都值得再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

虽然眼前我们有非常多的困惑,如疫情使经济负增长、中美贸易的问题,但技术的推动力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对连接的需求需要更多网络来满足,我们对数据的认识也才刚刚开始。随着大量数据、多维数据的产生,我们有可能像哥伦布一样,像很多伟大的探险者一样,发现、征服数据的新大陆,开始一场人类共同合作的数据地理大发现,所以我是特别乐观的,尤其是跟在座的几位嘉宾在一起的时候。

刘畅

与消费者对话,开辟属于中国消费者的场景

其实在新冠疫情之前,我们农牧和食品这个行业已经遇到了一次全球化的瘟疫——非洲猪瘟,所以我们在今年突遭疫情的时候是有准备的,没有那么措手不及。因为非洲猪瘟在过去一年当中,我们所有的养殖场都是在室外加了洗消中心,和净红外的测体温设备。所以在这么一个最艰巨的任务下,我们其实做好了一些准备,对我们在一线的一些养殖以及屠宰,以及肉食品生产这些方面,我们的准备是足够的。

确实,疫情造成了很多变化和发现,但总体来说还比较积极。在此次抗疫中,我们自身也倒逼出很多新的能力。以前做To B比较多,对To C的能力和理解不够。疫情期间使得肉食品的需求产生了几倍的增长,让我们措手不及,这就倒逼我们需要提升供应链能力,以满足在C端,尤其是线上和线下的超市、便利店猛然爆增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我们锻炼出了很多小队伍,他们能够掌握如何跟C端打交道,如何跟他们做交付,如何跟消费者对话。

在销售方面变化也很大。疫情后我们的销售模式很快变成了线上下单,我们线上供应链金融和线上养殖培训实现了一体化。另外,对于像饲料、猪肉比较同质化的产品来说,提供更全面的价值很重要。因此,我们的养殖人员成了线上营养师,教用户如何做营养搭配,提供了很多价值输出。在食品端,我们也尝试了直播营销。找李佳琦带货,效果非常好。也有很多总裁们亲自上阵,角色转变很快。

在场景方面,疫情使得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营养有了新认知,他们也开始学会分辨伪营养、伪健康的命题。一些知识类平台也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以前是消费分层,现在是基于消费认识上的分层而分层。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机会。

在疫情期间,好多平台的美食厨艺频道火爆到宕机,在家做菜吃饭变成90后的新兴趣。围着这些新场景,我们做肉食品的企业,可以基于这个场景去做更全面的产品预设。在场景上我们也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属于中国消费者自己喜欢、接受的新场景。

最后,我觉得这次疫情是一个让大家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再过很久很久以后回过头看,也许你很少有时间能够跟家人相处这么长的时间,要珍惜这个片段。

精选问答互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