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影下的海外华人! 
2020-04-02 14:47:20
  • 0
  • 1
  • 0

来源:网络情报站

海外疫情形势严峻

近期,海外疫情呈爆炸式增长,全球不少国家也面临疫情的挑战。数据显示,截止3月30日,国外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53万,其中美国13.3万、意大利7.3万、西班牙5.8万。

舆论也对“海外疫情”高度关注,依据沃德社会气象台的数据监测显示,近一个月全网关于“海外疫情”相关讨论信息共1188970条,平均每天产生信息约3.9万条。从趋势上看,相关讨论一直在持续,近期整体呈增长之势。

↑“海外疫情”网络讨论态势↑

从情绪分析来看,随着各国的疫情爆发,网络情绪整体以消极情绪为主,其中恐惧情绪占主导,愤怒和悲伤情绪也占比较高,乐观情绪仅占比21.29%。

虽然各国都在不断升级各类措施积极抗疫,各国民众对于疫情态度也有所转变,但短期内全球疫情局面仍不明朗,诸多滞留的留学生、务工人员等海外华人群体面临着远离亲人、文化冲突、停课停业等各方面压力和风险。

“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一些海外同胞这样形容自己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中的处境……

海外人员进退两难

抗疫初期,不少海外留学生或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奔走采购防疫物资寄回国;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同样经历着疫情的困扰,还面临是否回国的去留抉择——进退两难。

在外遭受歧视。

疫情初期,中国处于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一些境外媒体和政客频频用“泼脏水”“贴标签”等污名化手段抹黑和丑化中国,煽动国际反华情绪。例如李文亮事件被贴上“言论不自由”的标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被污名化成“集中营”、《华尔街日报》刊发《中国是亚洲真正的病夫》文章、丹麦艺术家绘制“病毒五星红旗”等种种行径,导致中国的海外形象受损严重。

个别国家的政客或媒体也戴着政治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对我国发起恶意舆论攻击。最明显的是美中交恶,从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有助于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的机遇论,到“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卡森的中国道歉论,再到特朗普“中国病毒论”。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可怕、危害更大。

这种海外舆论环境加剧了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中国女留学生在德国被骂‘中国病毒’”“新加坡留学生因戴口罩在伦敦街头被殴打”“旧金山华人被路人辱骂和吐口水”等不时见诸网络媒体。华人群体乃至亚裔面孔人士正在国外遭遇各类挑衅、侮辱甚至攻击等歧视性言行,针对亚裔人士的暴力事件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增长态势。

此外,海外疫情暴增也导致了动乱、犯罪、失业潮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剧增。近期已经苗头出现,美国民众害怕疫情蔓延的恐慌导致骚乱,枪支销量一直在暴增,仅2月份,美国一家在线枪弹网站就表示收入增长了300%,交易量增加了222%;英国3月18日,多名暴徒打劫一家商店,3月23日6辆救护车的轮胎被暴徒割破。

回国被另眼相待。

在疫情的压力下,一些在海外的同胞选择回国。他们在舆论场上却被“另眼相待”,在网络语言的暴力中被中伤。

网友的愤怒有迹可溯。自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底暴发以来,中国上下付出了极为巨大的牺牲与努力,才取得了如今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境外疫情输入已经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风险。最近新闻中有部分入境人员不配合防疫工作、瞒报行程、“公主病”等让人寒心的行为,在网络上传播地飞快,引发网友的不满情绪,担心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被破坏。

↑“澳籍跑步女”事件网络态势及情绪反应↑

隐瞒疫情、干扰防疫工作应该受到法律的罚处,道德的谴责。但随之舆论风向也有点歪,出现了污名化的情况,也有辱骂归国人员的行为。事实上,舆论的极端化把少数个体的错误行为归因到了归国人员整体身上,制造了粗糙的对立,进而给这一群体造成了心理负担。

部分媒体宣扬“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有人冒死抗疫不要命,有人回国避难不要脸”等煽动性极强的言论影射意味明显,容易引发不理性言论甚至网络暴力,对海外中国公民群体产生误解乃至排斥情绪。

海外人员同样需要温暖

在此次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驻外人员、海外侨胞和留学生,都倾尽全力地往国内捐赠、邮寄应急医疗物质,为祖国人民闯过最难的第一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随着国内形势好转、国外疫情扩散,华人同胞特别是根基不深、条件不好的同胞,开始选择回归。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回国人员的表现,就对所有在外华人污名化、妖魔化他们回国的选择。有困难时想到国家、依靠国家,正说明中国强大了,有了吸引力凝聚力,值得信任,我们当然应该敞开胸怀欢迎他们。

当然,此时此景下,在外留学生和其他华人群体,是不是都有必要回国,也需要作出理性权衡,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反而增加了感染风险。比如,张文宏医生就指出,海外华人当下做好个人防护,让自己不生病是最好的办法,回国需要谨慎,要考虑自身学业和长途安全等问题。

整体而言,当下对在外华人风险的应对,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海外疫情救助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建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人宽容大度的天下情怀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此,沃德智库有四点建议:

一、及时获得全面信息。风险防控最重要的是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海外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管控信息尤其重要。其次要及时掌握海华侨华人动态信息和健康状况,广泛了解掌握海外华侨华人生存现状、回国意愿及相关诉求。

二、多元化传递中国信心。因地制宜展现中国形象,疏解海外仇华情绪,注意要把握海外传播内容,回应各国社会关切,寻求当地关注的公共话题。注重传播“情感共通”的故事,注重强化讲出故事的利他性,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建立援助平台。驻外领事馆、国企等政府机构、企业可以在信息共享、资源调配上为需要帮助的华人群体搭建平台,为他们的抱团取暖、避免被孤立,提供信息和资源基础。另外,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或利用对外援助团队,为他们建立专门的生活、隔离空间,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开设热线电话,对返回国内的同胞及时进行疫情防控指导;积极联系有关航空公司,为滞留中国公民办理改票、改道等手续,必要时安排包机接回我国在外公民。

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国际社会要求各国携手、合作抗疫的呼声日渐强烈,应充分利用契机,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增加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把这次危机转换为展现大国担当、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机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