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消费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信仰
2019-11-14 15:36:13
  • 0
  • 3
  • 1

以下文章来源于看理想 ,作者梁文道

"

当下的消费文化,为我们每个人创造了增加收入的迫切需要。今天我们每个人想要努力赚到的那笔钱,其实远远超出满足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样的消费文化,也把我们曾经用以休闲的节日意义彻底改变了。

"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八分》第二季

让人疯狂的“双11”刚刚过去。

最近几年,除了“双11”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由互联网购物推动起来的新节日。这些节日无一例外,主要的目标还是希望你能多多购买。

这些节日自然也受到不少批判,其中一个最常见的讲法就是认为它们都是人造的节日,是不自然的,没有历史,没有传统。可是真要严格说来,难道又有什么节日是“非人造的”吗?

1.

即便是传统节日,

也都被嵌上了一层消费色彩

哪怕是全世界各个古老文化都有的,围绕着冬至跟夏至这两个自然现象所发展起来的节日,尽管有自然现象作基础,可是把它制定为节日,要在那一天的前后做一些特别的仪式或者活动,始终还是我们人类去创造的,对不对?所以并没有什么节日是非人造的。

如果说节日是不是传统这一点,也许我们今天新创造的节日,再过十几二十年,就会被当做一个“传统”的节日了。

当然,也有人会批评这些节日完全是为了消费而生,只是鼓励我们消费而已。

可是你若是再仔细想想,无论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或是那些舶来的洋节,不也都被我们变成了一种以消费为主的节日吗?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圣诞节。这个在西方有着浓厚宗教背景的节日,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变相的“情人节”以及买东西作礼物的一种消费节日。

即便在西方那些仍然把圣诞节当成过年一样重大节日的地方,圣诞节前后也肯定包含着大量的消费行动。

而那些消费又恰恰能够堆砌出一种过圣诞的氛围和感觉,乃至久而久之大家不在意似的,圣诞节的内涵和实质已经被汰换成了一套消费文化。

所以,我们今天过“双11”这样的节日,如果仅仅以它是人造的、非传统的,或者说它是完全消费导向的,以此来讨论这个节日正确与否、是否应该过,这些说法恐怕都不一定站得住脚。

事实上,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类似于“双11”这样的人造消费节日,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所谓“黑色星期五”,其实就是美国感恩节之后的那个星期五,这一天要干嘛?自从1952年开始,这一天被认为是标志着圣诞购物期的正式开始。

这也是各大商家一年之中最为重视也最为繁忙的一天,他们会纷纷开始减价折扣、倾销货品,也是鼓励消费者尽情购物,美其名曰为圣诞做准备,一般都会掀起一阵采购狂潮。

久而久之,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甚至成为了美国消费指数、甚至经济线条的一张晴雨表。如果这一年“黑色星期五”的表现欠佳,大家就会说,今年的经济看来不太好。

2.

曾经有一种节日,你不能工作、不能消费,

但可以好好休闲

如果说“双11”是个节日,那我们回头来讨论一下,节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节日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今天通常认为,节日是带着一种纪念性质的,比如纪念屈原,纪念神话中的远祖驱赶年兽等等。但是有一种节日形态我们今天大部分人都已经遗忘,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节日形态,这种节日形态就是“禁忌日”。

禁忌日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在这一天什么事情都不能干,都不要干。你日常所有的活动在这一天都要停下来,这种禁忌日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可能就是根源于犹太教文化的安息日。

我曾经在以色列体验过安息日,在一个传统犹太教徒的家里,到了那一天,家里包括所有电器都要关掉,不用电灯只用蜡烛或者油灯,也就是他们的安息日不止不能做很多事情,就连用电这种现代工业文明都要受到限制。

不过,安息日并不是犹太人自己发明出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里就出现过禁忌日这回事,而现在我们找得到的最早的一种根据,可能是来自古代埃及的历法。

这四、五千年前的埃及历法,已经详细制定了每年的禁忌日,在那些禁忌日里,人们不可以旅行,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工作,不可以做一切日常所做的事情。

到今天你其实还能看到禁忌日的一些痕迹,比如在欧洲一些国家,例如德国、奥地利之类的国家,你可能会发现,在那里绝大部分的商店星期日都是不开门的,这也常让很多外来游客非常不适应,在星期日那一天,即便是要出门找地方吃饭、买东西,好像都不行,那么那一天你能干什么呢?

通常来说,只能去博物馆,去公园、画廊这些地方,而且里面人潮汹涌,星期日仿佛大家都不做任何事,而是单纯就去公园野餐、放风筝,或者去美术馆看展览。

这样一种想法其实就蕴含着禁忌日的理念,虽然你不能工作、不能消费,可是你可以休闲。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