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被“3·15”点名引发行业震动将何去何从?
2019-03-18 09:25:38
  • 0
  • 0
  • 0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李雪峰

  今年央视“3·15”晚会点名电子烟,引发了行业震动,交易所也启动了紧急问询,相关公司纷纷回应。

  电子烟将何去何从?

  回溯近几年电子烟行业发展历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国内电子烟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并无一家头部企业,包括数家涉及电子烟的上市公司;二是不少创投机构看好电子烟行业,多家上市公司也对电子烟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电子烟可以抗衡乃至部分取代传统烟草,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三是电子烟政策前景不明朗,在全球多地遭遇禁令。

  很显然,电子烟行业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发展环境,而国内电子烟行业则总体偏悲观,即便央视“3·15”晚会不点名,电子烟行业也并没有太多值得乐观的因素。目前主要有两组数据支持国内电子烟行业,分别是欧美超过250亿美元的消费规模及国内约3.5亿的烟民,前者客观上令国内市场产生了看齐预期,后者则为电子烟行业提供了需求预期。据了解,国内电子烟消费额在烟草总消费额中占比极低,而国内生产的电子烟主要用于出口。

  实际上,与欧美电子烟消费额的巨大差异并不足以成为国内电子烟行业前景向好的支撑因素,烟民结构、社会结构及消费结构都不尽相同,不能简单类比。此外,国内3.5亿烟民一年消费的电子烟仅为传统烟草消费额的零头,本身说明电子烟在国内遇到了较为严重的瓶颈。一个存在明显瓶颈的产品和市场,在较长时期内只能成为小众产品,无法形成对传统烟草的突围。

  无法突破政策监管,这是国内电子烟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瓶颈。据了解,目前主管机关对电子烟的监管政策并不比传统烟草更松,而且电子烟行业是新兴行业,比传统烟草业要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深圳正在考虑将禁烟令升级,电子烟首当其冲,这都是电子烟行业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再如,电子烟的工艺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可能随时会修订、变更。

  此外,电子烟本身无法完成逻辑自洽,即无法自证在危害性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烟草,只能在口味方面做文章,而口味从来都不是烟草消费的最主要考量因素。但是,在时尚与流行的掩盖下,来自尼古丁的危害却是一致的。

  不妨将“3·15”晚会视作第三方对电子烟行业提出的警示,从业者可以此为契机,思考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如果一个行业确有发展空间,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当晚,确有不少人针对电子烟行业提出了自己对行业的见解和建议,这都是积极的变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