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要跟大家一一介绍的五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全球化,我们知道全球化涉及到了经济、文化、技术、整体、媒体等等方方面面,而全球化的目标,并不是一个意识形态方面的目标。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全球经济其实可以有如下的定义,核心的经济活动包括了技术性的,机构性的和体制性的能力,他们能够团结努力,这个是对于全球化的具体定义,也是相对准确的。
政府和人民都希望能对他进行重新的配制和重新的定义,因此我们看到全球化其实也在不断的演化,我们说核心活动指的是那些可以塑造整个经济过程的活动,比如说像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科技,国际贸易和高技术的人才,比如说像金融分析师,工程师,科学家,音乐家等等。这些都属于核心的活动,而且他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有将近九万家的跨国企业,可能有一些规模比较小,它们大概雇佣着3亿的劳动力,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全球的劳动力人数大概在30亿左右,因此我们看到了所谓的这些核心活动,雇佣的人口是比较少的,但是却占到了生产力和全球贸易的大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它塑造了全球化的核心功能,实际上国际贸易正是通过这些企业和他们相关网络的内部交易所产生的。
全球的金融市场也非常具有创造力,它决定了各个国家的资本。现在我们看到各个经济体系都已经整合进入了这样的一个金融的体系。可能这其中有一些例外,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像中国,俄罗斯,甚至越南,如果大家认为它是的话,它也确实可以作为一个例外。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体系,都在互动,全球经济也是触及了各个国家,各个角落,但是这样一个过程是不平等的,不平均的。
各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也都接入了全球网络,与此同时人民和领土,他们可能因为不具有价值而被驱逐在外,网络会把有价值的再连接,会去排除那些不具有价值或者说无用,甚至是会阻碍网络表现的那些元素。这也是造成全球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不能够将社会排除在全球经济之外,因此那些被全球网络排除在外的那些国家和人民,显然就会因此而遭受不平等,不稳定。
因为可能有一些参与方,他们对于这个网络的利用是为了逐利,创造自身价值,而不是为了将其他体系人群加以连接。第二个方面,其实也和全球化这个方面相关,第一个是技术的基础设施,像交通、科技、信息、通信技术等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包括有计算功能的全球的集装箱系统和网络等等,这是一个实时的过程,他和经济的全球化也是相关的,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此外还有一些机构性,或者说机制性的条件,决定着全球化的发展。
第一,包括国家和决策机构,到底是要放松还是加紧监管。这些也对全球化有所影响,各个国家而不是企业他们做出的决定,可能有的时候企业是受益方,但是全球化其实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左右,美国和英国尤为如此,这是美国他发起的全球化造成的全球化。
但是讽刺的是现在全球化可能从经济角度而言,已经让各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的纷纷加入和接受,比如中国也加入了世贸组织等等。但是全球化最初是建立在放松监管这样一个体制上的,很多的机制组织,很多的政府他们掌控着全球化。如果他们说算了,就让我们结束全球化吧,让我们先以美国,先以英国为先,不要去考虑欧盟,不要去考虑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可能会有人这样想,这就带来了悖论,这样一来全球化并没有推动全球市场的自由化,没有带来平等,反而会进一步地增加那些发起全球化的国家掌控力。现在各个国家已经学会了怎么样去利用全球化,像中国、印度等等其他国家。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贸易不平等带来的影响,因此他们可能会决定退回到保护主义来制造一些屏障,来挑战和对抗全球化,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全球化并不是永远造成了经济的不平等,因为欧盟的农产品始终是处在保护的体制之下的,有的人甚至说,欧盟他对于农产品的进口税,如果他能够减少1%的话,这个总量可能相当于欧盟GDP的,非常可观的一部分。美国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种劳动力的自由化,也并不是技术的自由化。究竟是不是实现了生产技术和贸易的平等和平均,这都决定于各个国家,是他们对全球化实施着掌控。
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信息,或者是一些决策者所谓的电子知识,包括电子结构,电子信息等等,这些都取决了政策和战略的走向,我们知道科学和技术至今仍然是全球分布不平均的一种能力,全球主要的研究性大学当中,有90%都是在欧美国家。全球的研发比例当中有大部分,或者说75%都集中在欧美的企业和组织当中。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正是这些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影响力和科技实力,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始终如此,这就决定了发展速度,决定了科技技术设施的发展状况。
美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大学体系,很多的中国学生对此也非常了解,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感觉受到了歧视,他们觉得自己在给欧美的大学砸钱,但是反而是日益被边缘化。这里可能有一些历史性的因素,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呢,还是因为扎根在这些欧美国家当中的一些学术体制及其重要性所造成的,因为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技术和军事上的领导权,为什么美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呢?不是因为他人多,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他投了很多预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技术,以及技术带来的力量,不是来自企业的实力。
很多企业之所以技术那么先进,是因为他们和研究性大学进行了很好的合作,特别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做的特别好的研究性大学,这是美国军方和企业技术领先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经济的一个方面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遍布全球,涉及到每个国家,每个人,经济的每个方面,企业的钱,人们的存款,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金融界,不是在技术当中,而是在金融的大云当中。
而这个云是在以光速不停的移动,货币与货币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快速的流动实现货币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考虑稳定性和安全性,很多人都觉得我是自由的,不受任何人控制,我自己干自己的,当然他们也参与某些群体,但是这个特性好像越来越少了。
我们再看一下金融界这些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同的基金他们的运作模式,那其实你会发现一个趋势,也就是所有东西的安全化,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网络经济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而我们看到这种证券化其实影响了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国家政府赤字的增加一些公司股票股价的变化,现在都是和证券的运作直接挂钩。你以某种加权平均数来支持证券转化,人们购买和卖出证券这种活动,每分每秒都在进行过程当中。他的价格的制定对未来的影响,这个价格是怎样波动,而这个波动的中间层级变得越来越复杂,另外我们看到计算的网络容量,其实最终也会和证券化的趋势来挂钩。
金融资产的价值现在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东西,所有全球生产的货物价值的总和,这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根植于新的证券当中。如果你在某个时间段可以取现,然后在太平洋上买一个小岛,你是可以这么做的,但是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讲,这是全球资本运作的一个大趋势,而中国政府现在也考虑自己的银行系统,政府系统如何和全球的金融系统进行更好的对接。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市场不是由供需来领导的,我几年前写过一本书来探讨这个主题,全球资本化,刚才我们的主持人也已经提到了他,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大师。实际上市场他不是按照供需来运作,它不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来运作,而是基于人们对于现实的预期和观察来运作的。因为这种预期将会转化为价值,或者说人们会给他贴上一个价值的标签,不仅一个公司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金融市场上也是如此。有时候这会带来金融危机,市场运作的危机,2008年还是之前的危机都是这种情况,其实这些危机也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个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有时候这些固有的缺点会带来市场灾难性的崩溃和颠覆,1930年,30年代的大萧条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些机构,有一些政府总是受到诟病,有些人会说当一些大的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政府总是会出手援助,不管是布什政府还是奥巴马政府拯救AIG都是大家知道的,它是很大的一个保险银行,或者叫大的金融机构。举足轻重的一个金融机构,美国政府把AIG进行了国有化,当然他们不这么叫,他不说我把他国有化了,瑞典其实也是如此,事实上是政府购买了AIG80%的股份。
政府挽救资本主义或者挽救资本市场在重大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如此,这就使情况变得更难理解了,更复杂了,在过去100多年,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政府进行管理的一个逻辑,政府政策不能被包括在数学公式计算当中,因为这会极大的增加不确定性。